香火到庙会——宋元时期安国药市逐渐兴起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08-09 分类:千年药都
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南关南大街东侧,坐东朝西,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2556前身是邳彤王庙,祭祀的主神是东汉刘秀手下大将邳彤

河北省安国市,古称祁州,是全国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,为四大药都之首。安国药业独隆华夏,发展历史已逾千年,渊源于北宋年间皇封邳彤为“药王”,并建药王庙以祭祀。长期以来,“药王”邳彤被奉为安康福寿、除疴就健的保护神,善男信女纷至沓来,逐渐形成以药材交流和医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庙会,药材商贩也来此经营。在药王的“神庥”之下,随着药王崇拜的不断发展,安国出现了由香火会到庙会,再到药材市场的一系列转变。

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南关南大街东侧,坐东朝西,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(25~56)前身是“邳彤王庙”,祭祀的“主神”是东汉刘秀手下大将邳彤。邳彤出身于医药世家,且医术高超,随刘秀征战河北期间,常常深入民间为百姓治病,在安国一带留下了许多传说。百姓感念其德,遂将邳彤奉为本地“土神”,修建“邳彤王庙”加以祭祀。庙宇建成后,善男信女,常来进香祭祀,形成了以祈祷为主的民间香火会,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日,传为药王生日。

中国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,医疗条件十分有限,特别是普通百姓,经常缺医少药,遭受病痛的折磨,便时常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,能有个神灵为他们治病疗疾、保佑健康,便成为一种心愿。邳彤亲历百姓疾苦,常为黎民行医治病,被神灵化也就顺理成章。但当时的庙宇规模不大,祭祀范围也只限于安国及周边地区,对邳彤的崇信也仅为“本州土神”,祈求其显神灵、保平安。邳彤被奉为“药王”,则源于北宋以后的屡受皇封。

据《祁州志》记载:“汉将邳彤之庙,俗呼为皮场庙,即药王也,在南关。按王本州土神,自宋迄今,以医显灵,有疾者祷之即愈,相传先朝秦王有疾,诸医莫疗,一医后至,进药数丸,立愈。问其姓名,对曰祁州南门外人也。遣使即其地,始知为神,诏立庙祀之。”

北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宋徽宗追封邳彤为“灵睨侯”,后改封公,皮场王庙受到了宋王朝的重视,不仅封候、封王,还将庙字拓址新建为药王庙。南宋咸淳年间(1270),邳彤被南宋皇帝赵禥正式封为“明灵昭惠显祐王”,同时制文曰:“肇迹东京,显灵河北,厥赐甚大……四方赛祷无虚日。”

随着朝廷对药王邳彤的不断封赐,其影响也越来越大。药王的灵验性愈加被神化,来庙祭祀的范围越来越广,人数越来越多,于是便渐渐发展成为庙会。庙会形成的时间约在南宋咸淳年间。庙会的形成,给物资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,也促进了药材的交流和医术的传播。百姓赴庙求医,就地采买药材,交流民间验方,药材商贩也赴庙售药赢利,庙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药材交流场所。

从南宋咸淳年间到元朝末年大约一百年内,庙会发展比较缓慢,规模虽有扩大,但不明显。地方性药市虽已形成,但参加交易的主要是本地和邻近各州县,主要原因是战争频繁,社会动乱,北宋末年和金、元统治时期,连年战祸,瘟疫流行;元代统治者残酷地屠杀和奴役劳动人民,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,使各业经济包括药物交流都徘徊不前。这个时期,安国药业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。尽管如此,毕竟是出现了一个地方性药市,为安国药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李文策,七届安国市政协文史研究员,曾任安国市文联主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