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雨飘摇——抗日战争时期安国药市的衰落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08-09 分类:千年药都
据安国县档案馆所存资料记载,日军侵占安国后,安国药市的商户由2668户降到75户,从业人员从18000多人骤减到230多人,其中药行由2000多户减到30户,从业人员仅剩100多人,一支曾达2000多人的药业生力军经纪人,只剩下70多人

从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到1945年8月安国解放,这段时期为安国药市的衰落时期。八年中,安国备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和掠夺,安国繁盛的药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。薛愚主编的《中国药学史料》这样表述这段时期的安国药市:“既把祁州药业摧残无余,又把祁州中药材搜刮殆尽!”

日伪对安国药业的洗劫
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华北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。战争爆发后,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主义,五十三军万福鳞部南退时路经安国,对安国进行大肆抢掠,很多药店、药商遭到洗劫,许多贵重药品被溃军掠走,广帮、怀帮等南方药商也被裹胁到武汉、郑州等地。常驻安国的十三帮商户由于受到严重打击,开始陆续迁离安国。

1938年,日军对安国一带进行了两次大扫荡,烧杀抢掠,无恶不做,安国药业又遭摧残,昔日繁荣的药业几乎荡然无存。同年农历十一月初五,日军占领安国,继而建立了日伪政权。外地帮商、药行驻户大部分搬走,未离商户也仅留少数人支应门面,本地药行商户多数迁往外地,有的搬到北平,有的搬到营口,有的搬到南方,而大部分迁到天津,未迁走的商户则经常受到日军、敌特、汉奸的敲诈勒索,有的还惨遭日伪杀害。当时有长盛公、聚全号、瑞发昌等药店,即因日伪以“私通八路”的罪名多次进行敲诈抢掠而倒闭。十三帮、五大会也从此瓦解,一年两次的庙会已是有名无实,昔日繁荣兴旺的药材市场,一时变得冷落萧条,药业濒临绝灭。

据安国县档案馆所存资料记载,日军侵占安国后,安国药市的商户由2668户降到75户,从业人员从18000多人骤减到230多人,其中药行由2000多户减到30户,从业人员仅剩100多人,一支曾达2000多人的药业生力军“经纪人”,只剩下70多人。从明朝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药材加工业,也被迫停业,仅剩下为数很少的药铺。药材种植业也遭到灭绝性破坏,不仅药田荒芜,粮田也不能及时耕种,农民只得靠探收野生药材配方治病。

日伪复兴安国药业的“鬼把戏”

1940年,日军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药物资源,指使华北日伪当局,把安国药业“复兴”起来。日本战犯冈村宁次曾亲自到安国进行督导,采取威胁与拉拢收买的办法,强迫药行商户开张营业。但是,因抗日民众的坚决抵制,日军妄图“复兴”药市的美梦终未实现,安国药市到解放前一直没有起色。日伪华北政务当局打着“复兴中国药业”之旗号,实施了系列“鬼把戏”:

成立复兴药业委员会:在日伪政务当局指使下,由安国地方各机关及药业者联合组成所谓复兴药业委员会。当时的安国县新民会次长木村浅一任名誉委员长,安国县商会会长卜继荣任委员长,下设常委21人,由县署、商会、新民会选出高级干部、职员担任。委员会的职责为办理复兴期间的总务、联络、物资、宣传等事宜。此会于1940年10月14日至18日举行药材商务大会,作为所谓复兴药业之首要任务。

整修药王庙:日伪政权以整修药王庙为名,由伪省署拨款万余元,派人所谓督修,实则他们中饱私囊。药王庙没见多少整修,他们自己却从中渔利。伪河北省主席吴赞周陪同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,到药王庙祭奉药王,招摇过市,蒙人耳目。

增开商市:事变前,安国城内的街市向县公署直通南关药王庙,是2里多长的中心街道。药市中心在南关南大街,最繁华;东街为药商座落的中心。为保排街市秩序,所谓的复兴药业委员会决定在药市外另辟两个临时市场,即在药王庙南广场和新南门外空旷地面分别设立南、北市场,所有的饭庄、酒肆、烟茶经营均设于此。日伪当局还强迫一些药商开业,欺骗河南、山西、东北的客商来安国进行交易,勒令一些迁往天津的药商回本籍营业。尽管费尽心机,但这场闹剧总共也才聚集了不到三百家药商。

扩大宣传:庙会之前,他们在平汉铁路沿线的丰台、保定、定县各火车站,竖立广告塔,吸引过往商客;庙会期间,由伪省署派遣剧团、电影队、宣传班演出,邀请京剧、杂耍,组织各种游艺,规定日伪军及各乡民众均可参加。为配合所谓“大东亚新秩序”之宣传,成立报道部,在南关外的小学内举办各地“繁荣景况”的照片展览。

优惠待遇:为笼络参加安国药王庙会的药商,在保定、定县等转站处设立招待所,凡由安国过往药商,一切食宿优待、减价; 乘坐火车一律半价,乘汽车6折付费;“华北交通会社”增添汽车100辆,保定至安国、安国至定县、安国至博野,安国至蠡县等公路均可开行;

凡经安国之出入口药材,庙期内豁免牙税,减低正税,想以此鼓励各地向安国运送药材;方便“汇兑”,河北省银行恢复安国支行,“复兴”期间可直接向“满州国”等地通汇。

确保安全:日伪在“复兴”安国药市期间,进一步加强了驻守兵力,在通往各县的公路线上,每隔10里设碉堡一座,由日伪军共同戒备驻防。还在各村镇设置联络搜索讨伐网。安国县抗日民众在冀中党的领导下,坚决抗争,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,破公路,割电线,搞得日伪军日夜不安,加之爱国商人的抵制,日军“复兴”安国药市的美梦终于随着“扫荡”的失败而破灭。

组织药品支援抗战

日军占领安国以后,安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,积极投入抗日斗争。从事药业的人员也行动起来,冲破日伪政权的严密控制和封锁,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,利用各种形式为抗日军民提供了大量药品,积极为抗日军民提供药品,支援抗战。

1940年,由于战争环境的残酷和日军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,边区药品奇缺。晋察冀边区政府指示安国县人民政权组建了贸易局,贸易局内部专设药材部。当时贸易局设在城南沙河南岸的西崔章村,药材部专门负责对解放区的中药材供应。抗日战争时期,冀中军区卫生部在冀中解放区组建的卫生材料厂(即光华制药厂,是现在石家庄第一制药厂的前身)所需的中药材,主要由安国药材部供给。这个厂所生产的扑疟灵、痢必仃、灭疥膏等药品,都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,治疗效果较好。当时药材部的活动处于游击战争环境,为避免遭到敌特的破坏,经常转移地点。在输送药品时,药材部的同志们有时化妆成脚夫,有时扮成巨贾。有的同志在通过封锁线时壮烈牺牲,东固村的赵庄儿就是为八路军输送黄芪时被敌人杀害的。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,药材部冲破重重困难,为解放区的军需民用,组织了大量药物,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。

杨建瑞,曾任安国县人民政府县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