艰难前行——解放时期安国药市的复兴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1-08-09 分类:千年药都
安国支行实行抵押放款,药商把所存药材按成色优劣,按市价的50%70%抵押给银行,折成贷款,据史料记载1948年6月至7月,安国支行共办抵押土产药材1.8万多斤,价值3亿多元,贷出1.8亿多元,归还贷款7100余万元

霹雳一声震天响,祁州人民得解放。1945年8月19日,祁州城解放。在欢庆的锣鼓声中,成立了人民民主政府,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冀中行政公署。在边区政府保护工商业、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政策指引下,安国民主政府出台了振兴药业的有关政策,例如轻税、贷款、劳资合股以及简政、减征等措施,尽管时局未稳安国药业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。

一 建立工商联

1946年4月,冀中工商业联合总会成立,推动了各县工商联的建立。安国民主政府派出了4名工商联干部参加了冀中工商联,安国工商联得到药业商户的信任,敌占区的药商要求重返安国。时隔不久,由于工商联干部不固定,加上经费短缺,致使有些工作未能顺利开展,药商各户纷纷要求健全工商联组织,并主动要求负担商会经费。民主政府采纳了这些意见和要求,对县工商联进行了调整充实

1948年5月,华北工商会议之后,安国工商联按照工商业中的15个行别编成了7个分会,各分会设了7~12名委员。工商联设正副会长、秘书各1人,7个分会主任为县工商联委员。委员实行选举制,只要有经验的经理、店员,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。安国工商联通过召开商人座谈会,及时了解商界情况,积极协助政府贯彻党的工商业政策,评议稽征工商税收,调解商人纠纷。这对恢复发展安国县工商业起到了促进作用。

1946年成立安国工会,工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,实行了工资制,废除了学徒制,工作时间也有了适当规定。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。为了打击不法奸商,实行了“扶助小商,团结中商,对付奸商”的政策,有力地限制了私商的非法活动,保护了小商户的利益,保证了市场的正常发展。

二 废苛捐杂税

1945年9月,日本投降后,安国民主政府报请冀中七公署批准,恢复安国药材庙会,并制定相关措施,鼓励商人赴会交易。废除日伪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,统一实行合理的工商业税。1946年10月,冀中行署颁布了《工商业征税简易办法》,规定工商户征税按各户收入多少而负担,对于专门制药户减征三分之二的税收,药铺减征三分之一的税收。国民党的税,昔日药商叫苦连天,如今民主政府废除了苛捐杂税,药商眉飞色舞,对于药业的恢复、发展,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当时,北京、天津、山西还没解放,国民党统治区征收商业直接税高达全部收入的70%。两相对比,在安国沦陷后逃往天津等地的药商们都想回来,散落在农村或者周边的药商也都筹划着迁回安国。一位从天津返回安国的德兴元号的商人说:“在天津做买卖,我被国民党征税征得不能干了。他们硬给我的柜上派了两个兵,每月需拿14石玉米。税收繁多,五花八门,我把柜上的东西全卖光,还不够拿他的税呢!”山西帮广盛元号的经理说:“山西的商户叫土皇上阎锡山害苦了。太谷县3月份下令要小麦3500石。不到10天,又要交小麦1000石,外加大烟土。”1946年4月,广盛元由天津迁回到安国,新建房屋20多间,调运回大批药材,很快就开张了。

三 解决资金难

日伪时期迁去外地的本地药商或外地药商,返回安国后,由于过去受日伪的敲诈勒索,资金枯竭,无力复兴。为解决各药商的资金难,边区银行抓了三点:

一是工商业贷款。1946年3月,冀中分行颁布了《工商业贷款暂行办法》明确此办法是为了发展工商业生产、鼓励商业经营而制定的。 仅四、五两个月,就贷出了长期贷款1200万元(边币),安国药市有100多户中小商户因之及时复业。边区银行安国支行随即又发放贷款3500万元,接着又开办短期业务贷款1600万元。在银行贷款的扶植和支持下,安国药材商户70% 以上都开张营业。体延堂在安国经营长达135年,因日伪勒索无法维持而倒闭,银行找上门来主动贷款10万元,使其很快恢复经营。裕兴昌药庄因缺资金,无法周转,向银行贷款40万元买货,一次就赢利20多万元。

二是特殊放款法。由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,解放区的日益扩展,到安国药市购买药材的药商也日益增多,市面药材供不应求。川广药材由于资金困难,药商无力大量进口。为解决此困难,银行对药商实行了“往来透支”和“往来抵押透支”的变通办法。1947年,银行还只和一小部分药庄保持透支往来。到1948年7月,药商与安国支行建立往来透支的达280余户,透支流水合边区人民币1000亿元。每年进入6月,药业到了淡季,再加上当时国民党的封锁,市面上土产药材堆积如山,不能出口,占用大量资金,无法经营。安国支行实行抵押放款,药商把所存药材按成色优劣,按市价的50%~70%抵押给银行,折成贷款,据史料记载:1948年6月至7月,安国支行共办抵押土产药材1.8万多斤,价值3亿多元,贷出1.8亿多元,归还贷款7100余万元。

三是外汇作支援。安国解放后,国民党不仅对解放区进行封锁,而且派遣特务专门对从事进出口的安国药商进行卡扣,造成药材进出口相当困难,土产药材多而贱,进口药材货少价高,有时形成争购。为此,1947年银行和外汇交易所拿出外汇100亿元,才使川广药材得以大量进入安国药市。

四 培植银号

安国民主政府根据《晋察冀边区银钱业组织与管理暂行办法》,在很短时间内扶植了复盛公、公兴、同裕三家私营银号复业,同时还建立了农民、汇丰、裕生三家公营银号。同时建立了外汇交易所,沟通安国与外地的汇兑,很快建立了与晋、冀南、渤海、禹州、天津的通商关系。

1948年5月,复盛公银号和同裕钱庄同时复业。复盛公开业第一天,就有190多户药商存款2亿多元,同裕钱庄也吸收存款2亿多元。各银号与工商户建立了往来关系,最多时复盛公517户,公兴441户,同裕379户,裕生309户,农民317户,汇丰369户。这些来往户约占安国工商总户数的41%~70%。各银号在积极扶持药业、调剂金融和活跃市场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五 药市复苏

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,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衰落了八年的安国药业又获得了新生,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。

1.生药行复苏

刚刚解放时的安国,十三帮的商户只有21户,到1946年6月,生药行迅速发展到193户。1948年6月,生药行已增加到459户。那时主要的商号有:

茂记、恒达、隆昌、协成、恒源、永瑞、聚德、光明、公兴、裕成、复兴昌、延寿里、慎远长、恒长兴、益兴成、德信永、德盛元、公益成、信昌降、双合盛义发祥、同庆东、复聚成、恒泰盛、德兴元、荣祥玉、义和公、新聚成、同益昌、四永、新生、义生元、复兴、瑞生永、复兴永、广盛元、裕兴昌,乾泰山、永合昌、仁德兴。

复苏之中的安国药业,出现了一束鲜花,这就是由党、政、军机关、团体、企业投资兴办的公营药业,无论在数量上或在经营范围方面,都得到了蓬勃发展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的公营性质的中药材机构有:

隆兴货栈、旗帜药厂、义民货栈、华通货栈、大中货栈、信昌药庄、兴盛药庄、康宁药庄、光华药厂经销部、大众药店、华盛兴药行、裕华药社和供销合作社药材部。

2.销售额增加

据有关史料记载:1946年,安国药市的药材销售总额为118.4万元;1947年,销售总额为339.49万元;1948年,销售总额为778.93万元;1949年,销售总额为874万元。此期间,安国药市复业的多为中小药业商户。

3.销路日益扩大

据《祁州药志》载:到1946年5月,安国药市药材贸易来往地区已扩大到天津、冀南、河南、陕西、绥远、关外、山西五台、山东德州等地。1947年后,冀中平原与冀西连成一片,效西药商赶着毛驴呋来大批山货,换回粮食、布匹。1948年以后,又进一步打通了济南、上海、香港等城市的销路,又呈现出各地药材络绎不绝汇集安国的繁荣景象。载满药材的大车来自天津、禹州、冀西、山东、山西各地,从原先的日平均四五辆增加到三四十辆,最高时可达七八十辆。

4.出口日益兴旺

本地买卖兴隆,出入口药材数量也与日俱增。据史料记载:1947年2月至5月,出口药材达130.03万公斤,价值共21.98亿元;入口药材66.08万斤,价值65.50亿元。1948年,晋察冀、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联合通令,取消集市交易所统治交易,准许解放区内所有集市自由成交。不通过行栈或药市经纪人成交的,可免纳交易税。这更加促进了内外贸易的发展。1948年3月至5月,出入口药材达202.30万斤。

5.百业兴旺

安国解放后,药业兴盛,其他行业也有了生机,在药材运输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行业,主要有:

背帮:一些天津药商,为避开敌人卡扣,采取了背货的形式,药市上缺什么货,他们就背什么货。年深日久,人们便称之为“背帮”。

转运行:1946年春季庙会时建立,当药材过秤后,转运行便负责把药材送到指定地点。他们除来往于华北各解放区之间外,还来往于山东、河南、上海各地。

货栈行:直接服务于药材的进出口,业务相当于七七事变前的药栈,为来往药商提供食宿、存放药材,买卖成交后,负责转送货物。由于药材出入口经营大力开展,货栈很快由8户发展为31户。

药材出入口的发展,招来了各地客商,来安国者络绎不绝,每逢集日,不下3万人,大小商户,早晚俱忙。中等药庄每天收入10万余元,一般商户除吃用之外,盈利可达20倍还多。为药业服务的铁货行、木货行、绳席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也都应运而生。一业兴带来百业旺,药业的迅速发展,推动了其他各行业的飞速发展。

齐淑琴,七届安国市政协文史研究员,曾任安国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、经济委主任千年药都